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新竹分會 TAIJIQUAN.COM.TW

太極拳淵源   |   太極拳理論來源   |   太極拳演變   |   太極拳傳承表

太極拳演變

  自陳王庭在16世紀創造一至五路太極拳、一路炮捶後,又創造了刀、槍、劍、棍等器械套路。刺槍術和八杆四杆術對練套路中運用太極拳術的纏絲勁,開闢了長兵器陰陽變換、剛柔相濟的先河。太極雙人推手的創建,成為一種綜合性的技擊實踐方法,既不會傷人,又可實際檢驗武功。

  分門別類的太極拳自成體繫後,陳家溝太極拳之風頓開,當地歌謠:“喝喝陳溝水,都會蹺蹺腿”,“會不會,金剛大搗碓”。尚武之風甚盛。

  陳氏十四世陳長興(1771--1853),字雲亭,著《太極拳十大要論》、《太極拳用武要言》、《太極拳戰鬥篇》等。他在祖傳老架套路的基礎上,將太極拳套路精練歸納,創造性地演變成陳式太極拳一路和二路炮捶,後人稱為太極拳老架或大架。他教成的著名弟子有陳耕耘、楊露禪(楊式太極拳創始人)等。

  陳氏第十四世陳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礎上,又有些改動,逐漸舍棄了某些難度和動勁動作,架式與老架一樣寬大,後人稱為小架。

  陳氏第十五世陳清萍,入贅溫縣陳家2.5公里處趙堡鎮,他在原有太極拳套路上再次進行修改,形成了一套小巧緊湊,逐步加圈,由簡到繁,不斷提高拳藝技巧的練習套路。後人稱其所傳太極拳為趙堡架。

  陳氏第十六世陳鑫,字品三,具文采。他感到陳式太極拳雖經歷代口傳親授,然文字著作較少,不利廣泛傳播為闡發祖傳太極拳學說,閉門著述,費時十二年,完成《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》四鄭、《陳氏太極拳易像數》六卷,全面整理陳氏世代積累的練拳經驗。著述以易理說拳理,引證陰陽、經絡學說,以纏絲勁為核心,以內氣為統帥,為陳式太極拳理論寶庫中一座引人矚目的豐碑。他還著有《陳氏家乘》、《三三六拳譜》等拳術著作。

  陳氏第十七世陳發科(1887--1957),字福生,是近代陳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,對發展和傳播陳式太極拳做出了傑出貢獻。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授拳,以其剛柔相濟,采、列、肘、靠、拿、跌、擲、打兼施並用,技擊精妙著稱。他與人為善、武德高尚而受到世人敬仰。他教授徒弟很多,有顧留馨、洪均生、田秀臣、雷慕尼、馮志強、李經梧、肖慶林等。其子照旭、照奎、女豫霞,拳藝很好。

  陳氏第十八世陳照丕(1893--1972),字績甫。1928年秋,應北平同仁堂東家樂袋子右申和樂篤同兄弟二人之邀,在北平授拳。有同鄉李敬莊(字慶林)為其在《北平晚報》(1928年10月)刊發文章宣揚拳藝名揚北平武界,曾立擂臺灣省7天,大獲全勝。後被中華民國南京市市長請往授拳,拳蹤廣遠。著有《陳氏太極拳彙宗》、《太極拳入門》、《陳氏太極拳圖解》、《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》等。所授弟子中陳小旺、王西安、朱天才、陳正雷功夫驚人,被海內外贊譽為陳式太極拳“四大金剛”。照丕先生武德高尚,誨人不倦,是陳式太極承前啟後、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。

  陳家溝拳械套路有:老架一、二路(炮捶);新架一、二路(炮捶);小架一、二路以及五種推手法、太極單刀、雙刀、單劍、雙劍、梨花槍夾白猿棍、春秋大刀、四杆、八杆、十三杆等。

  陳式太極拳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演變,派生了楊、吳、武、孫四大流派。

楊式太極拳

  楊福魁(1799--1871),字露禪,河北永年人。陳家溝陳德瑚在永年開中藥鋪,楊因家貧賣身到藥鋪為僕,後隨陳德瑚回陳家溝家中做雜活。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在陳德瑚家設武學,見楊聰明伶俐,殷勤做事,誠懇為人,且愛拳術,與陳德瑚商議後,收其為徒。露禪用功練拳,常常深夜苦練,因乏時在長凳上打盹休息。因長凳窄,一不小心便摔掉下來。他醒後繼續演練,如此七年之久,終於練成,遂拜別恩師與掌櫃,離陳家溝回鄉。

他回到河北永年縣後,經別人推薦,到北平教授拳術,打敗無數名家高手,名聲大震,被請入清廷皇宮與王府中授拳。由於所學者皆為貴族子弟,金枝玉葉,不適合大體力運動,使其動作簡化,姿勢柔和,不縱不跳。後經其三子楊健候修改為中架。再經其孫澄浦修改而成為現在流行的楊式太極拳。其特點是拳架舒展,動作柔和,綿裡藏針,姿勢順達。

楊澄甫(1883--1936),在北平、上海、廣州享有盛譽,著有《太極拳使用法》、《太極拳體用全書》等,是楊式太極拳一代著名宗師。

吳式太極拳

  楊露禪在清王府教拳時,滿族人全佑從其學拳,後又學於楊班候。全佑傳其子鋻泉,後鋻泉從漢性吳,名吳鋻泉(1870--1942)。其拳架以柔化著稱,推手守靜不忘動,具有架式大小適中、柔和緊湊合的特點。吳鋻泉曾在上海開辦拳社,拳徒甚眾,逐步形成現代流行的以柔化見長的吳式太極拳。

武式太極拳

  武禹襄(1812--1880),河北永年人,初學於同鄉楊露禪大架套路,後慕名至陳家溝,求陳長興教拳。陳長興介紹他向十五世陳清萍學拳,陳清萍的架小而緊湊合,加圈纏絲,是陳式太極拳小架套路的支流。武禹襄在楊式大架、陳式小架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現代的武式太極拳。後傳其甥李亦畬(1832--1892),李再傳郝為真(1849--1920),郝為真傳其子月如、少如。月如以教拳為業,武式太極拳開始外傳。其特點是動作輕靈、步法敏捷、緊湊纏綿。

孫式太極拳

  孫祿堂(1860--1930),河北完縣人。先學形意拳,精意理,兼習八卦。著有《形意拳學》、《拳意述真》等,在北平有“活猴”孫祿堂美稱。他從郝為真學習太極拳,將形意、八卦、太極拳融為一體。形成現代的開合鼓蕩架高步活、獨具風格的孫式太極拳。

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