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陳小旺太極拳總會 (新竹) TAIJIQUAN.COM.TW

增進功力

陳家溝訪陳家後裔--記陳小星
資料來源:陳小旺國際太極拳網 作者:嚴翰秀 2009.03.11

訪陳式太極拳的陳家後裔,是我已久的願望。1990年6月,我來到河南省武術館,要採訪陳式太極拳名家陳小旺,恰逢他因事外出未回,我隨即直奔陳家溝。在陳家溝,見到了陳小旺的弟弟陳小星,我採訪了他。1991年,我第二次到陳家溝採訪,又是陳小星接待的。兩次採訪,陳小星談了自己家族,談了陳式太極拳,我們還一起瞻仰了陳家的先人祖碑,並照了像。由此,陳家溝這塊太極拳聖地以及陳式太極拳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。

談家傳

陳小星說,陳氏一世祖陳蔔從山西遷徙到這裡時,此地一片荒涼。陳卜先祖是帶拳來的,但無文字記載。到了第九世祖陳王廷才有了家族記載。陳王廷文武兼備,將陳家溝拳術向前推進了一步。且陳王廷有反清復明的思想,自陳王廷以後陳家無人在朝廷為官。陳家拳到了第14世陳長興,陳長興是陳小星的直系祖。陳長興在人群裡隨人推擁,看不見他如何動作能把人發出去。他無論站、坐都腰杆筆直,人稱“牌位先生”。他是個鏢師,常走鏢山東,武功遠近聞名。著名的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是他的外姓高徒。陳長興有5個兒子,只有第四子陳耕耘傳下後代,陳耕耘的主要職業也是保鏢,像父親一樣走鏢山東,不管他是否親自護鏢,只要在鏢車上挂上他的旗號,沿途就無人敢劫。陳耕耘有兩個兒子,次子就是陳小星的曾祖父,名叫陳延熙。陳耕耘走鏢山東時,在山東為父親陳長興立了一個碑,袁世凱到山東巡視時看到陳長興的碑,知道陳家溝還有陳式太極拳的傳人,便派人前往聘請,陳延熙應聘到了袁家教過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太極拳。陳延熙傳陳小星的祖父陳發科,陳發科1982年到北京教拳,據說未逢敵手。目前流傳的陳式太極拳都是陳發科傳的,現在出版的陳式太極拳的書也是大都是根據陳發科傳授的拳編寫的。陳發科1957年去世。陳發科有兒子陳照旭、陳照奎,陳照旭是陳小星的父親。曾在北京代父親教拳,後陳發科安排他到山東濟南教拳。解放後因蒙不白之冤與1955年入監,去世後於1983年平反。

陳小星說:“陳式太極拳到了我們這一代,是青黃不接的時期,父親被監禁時,我才兩三歲,哥哥陳小旺七八歲。我的堂伯父陳照丕是跟我祖父陳發科學的拳,他1957年退休後,我和哥哥就跟他學拳。照丕伯父1973年去世,當時,還處於”文革“時期,我們雖然有志氣,但缺乏必要的條件,所以那時拳藝還沒有練好。”

陳小星說:“叔父陳照奎於1965年、1972年、1974年1975年回家教過拳,我和哥哥也跟他學過。但在這段時間,小旺哥哥還沒有完全掌握太極拳的要領。1973年,小旺哥哥在一工廠裡當供銷員,他下功夫鑽研了3年,根據上一輩的傳授,默識揣摩,基本上把太極拳的要領掌握住了,往下一代傳,下一代只要有一定的天賦條件,可能會比我們這一代強。”

陳小星談到了自己。由於家庭出身問題和其他條件的影響,他唯讀了3年書,小時侯曾跟著大人比比劃劃學拳,7歲時,哥哥小旺教他拳,13歲時才知道要認真練拳,17、18歲時才知道怎樣練拳。雖然伯父陳照丕、陳照奎都教過他,但他的拳主要還是哥哥陳小旺教的。

曾一天練過40遍拳

陳小星說,練功要下功夫多練,未掌握太極拳要領時多練,掌握了太極拳要領後更要多練。他在23、24歲時,曾有半年時間一天練拳達40遍,當時他在外地教拳,每天教人一小時,其餘的時間自練。早上起來吃完飯休息半小時後,一氣練到中午,約練15遍,下午又練拳20遍。晚上練拳5遍。他說,據傳陳長星一年練拳萬遍,平均每天約30遍,才練出那樣高深的功夫。

陳小星說,練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般需7至8分鐘一趟,祖父傳的架字12分鐘練一趟,慢的可以練到15至20分鐘,他現在練的是堂伯父陳照丕傳的架子。

在陳式太極拳練法方面,陳小星談了一些練功的基本要求。

他說,有一句話:“練拳不練功,到老一場空“,這其中的”功“不是基本功的功,而是指練拳時必須掌握太極拳的各種要領、貫徹這些要領,如果不知道這些要領,不在練拳中貫徹這些要領,架子練得再多,到頭來也是”一場空”。

他認為,按太極拳要領練好太極拳人的周身就像被疏通的河道,氣血通體暢流,浸肌膚百骸,潤臟腑筋骨,達四梢通九竅,處處皆順,周身內外協調一致。不管做什麼動作,擺什麼姿勢,肢體都非常柔順協調,動作也就舒展大方,內柔外剛,連綿不斷,功夫就能一層一層地上身。

陳式太極拳的功夫共分五層。第一層是由招熟到懂勁前的過程。此時動作比較僵硬,外剛而內空,所以在技擊上效果差,謂之“一陰九陽跟頭棍”;第二層雖克服了常見的僵勁、丟頂等毛病,但還達不到圓活順遂的程度,所以稱“二陰八陽是散手”;第三層逐漸掌握了太極拳的內外要求和運動規律,有了自我調整的能力,技擊上也達到了一定的效果,但仍需刻苦研練,所以說“三陰七陽猶覺硬”;第四層謂“四陰六陽類好手”,接近成功,意氣換靈,內部調整快,發勁乾脆,落點准,動作小,威力大,功夫已顯高深造詣。到了第五層功夫,內氣充沛,陰陽平衡,身體各部位相當靈敏,動作反應異常迅速,達到了周身無處不是手,挨到何處何處擊的神氣境界,故稱“五陰五陽成妙手”。

陳小星認為,練架子和推手,要氣發與丹田,意到氣到,氣到勁到。氣由丹田一進一出,配合動作開合伸縮,使內外協調一致,開不可過,過則失重,失重便易被人引空而跌倒;收不可匾,匾則失勢,失勢易被人乘虛而入,造成被動挨打之勢,練拳要時時立身中正,不偏不倚,無來回抽扯之意,無上下提拔之形。推手時也要做到這些,方能開合隨意、運轉自如、立於不敗之地。

在談到練拳和練推手的關係時,陳小星認為,練太極拳的人應先練架子,練架子練到身上產生一定的內氣後才宜練推手。有人認為練推手功夫長得快,練架子沒有用,這是不正確的說法。只練推手,不練架子,開始可能比練架子未練推手的人多掌握一些打手的技巧,但難以達到太極拳的高深境界,推手時,碰到外來的干擾往往躲不過,走不了,不能做到四兩撥千斤。下功夫練拳的人,開始掌握推手的技巧,好像功夫不如那些練推手不練架子的人上得快,但練到一定的功夫、達到一定的水平後,練推手就有了基礎,就會比光練推手的人強。

練推手、散手糾正架子的作用,雙方推手時,對方力來,自己走不了,要從架子上找,通過找架子上的差錯,把架子練對了,知道該往哪裡走了,推手也會進一步得到提高。

陳小星就螺旋勁、纏絲勁、抽絲勁、談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認為,陳式太極拳沒有直來直去的打法,不管什麼角度,或高或低、或左或右、或上或下,都要作螺旋纏絲轉動。螺旋勁和纏絲勁是同一回事。與抽絲勁一般是來回往復的抽拉勁,而纏絲勁是肢體的螺旋纏繞勁。每個關節都轉著走,而且腰是不脫纏絲的,這是陳式太極拳與起他派太極拳的差別之一。

增進功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