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進功力 基本功是練好太極拳的根基 資料來源:錢塘太極網 趙建宇 http://qttjw.com/ ![]() 筆者練太極拳有多年也只練套路,不重視基本功的練習,拳架雖然表面上看得過去,還獲得過什麼國際太極拳比賽的金牌,其實還遠不是那麼回事。後來在老師的指導下,我認真、仔細地研練了陳式太極拳的基本纏絲功,從中受益斐淺,再練起套路來身上的感覺就明白多了。試想一下,如果我們沒有紮實、細膩、透徹的單式練習,不懂、也沒有認真的體認勁路的來龍去脈,肢體動作之間的相互辯証關系,每天一遍一遍地只管練套路;在練拳當中動作很快就過去了,不可能詳盡地體會和研究動作、糾正姿勢,即便是老師糾正了這裡,可其他的地方又會出現問題。套路的動作是連續的、各部位之間關係是復雜的、相互關聯的、統一的;由腳而腿而腰到手,是按照一定的運動規律、起止路線和方向運行的,有一個地方不順,勁路就難以通過,那真是“差之毫厘,謬之千里”,沒有明師親授是難以掌握的,其精細程度不亞於一項科學研究。陳照奎老師講過:“只要一個地方不對,全都不對”。我們練習太極拳的,如果沒有一個精確、牢固的單式架子作為根基(就像大樓的地基一樣),不難想像少了這個過程,直接練習如此紛繁複雜的“太極”拳會是什麼結果,白白地浪費時間和精力不說,很難得其竅要。不僅如此,太極拳更重要的不僅在於肢體關系,還在於意與氣、氣與力、力與形的結合,“心為令,氣為旗,神為主帥,身為驅使”,“周身節節貫串”;也就是“內不動,外不發”:心意不動,外形寂然不動,心意一動,周身處處皆動,而且要完全符合太極“陰陽互為其根”的哲學原理,這才是太極拳的練拳根本所在。所以,這些內容要在運動當中得以實現,如果沒有一個由簡到繁的過程是很難實現的,如果沒有細緻入微的鑽研精神,是不可能得到太極拳的精髓和真諦的。 我練太極拳也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,總結起來採氣、站樁和基本纏絲功的練習每天還是不能少的,這是我的經驗之談。我的老師陳氏太極拳十九世嫡宗傳人、世界著名陳氏太極拳家陳小旺先生,對我們的基本功練習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。他每次回國探親指導我們的總是離不開單手纏絲,並認真為我們捏架子。以前我對此也有一些想法,認為沒有必要捏來捏去的,只要自身感覺身體中正、勁力順達不就行了嗎?我覺得自己練的已經不錯了,架子完整、連貫、剛柔相濟,自己覺得內勁出來了,沒有必要再練基本功。然而,使我沒有想到的是,當我重新認真精研了基本纏絲功和站樁、採氣以後,我才真正體味到了其中的奧妙所在;太極拳的運動規律,身體各部位之間的起止關係,什麼是腰襠勁、什麼是纏絲勁、什麼叫“勁起腳根”、什麼叫“節節貫串”、什麼是真正的內勁貫通,以及下盤沉穩,練拳如練樁一樣的感覺都找到了;這時再練套路,身上的感覺一下子都有了,不僅拳架到位,而且體內感覺非常明顯,真正做到了空鬆圓活,發勁瞬間即出,瞬間消失,速度極快,極鬆活,發勁後沒有任何其他感覺,練完拳後心平氣和,如同平常一樣。 ![]() 太極拳的懂勁過程細緻入微,拳架和推手練習都少不了,但首先是練好基本功。必須吃透“其根在腳,發於腿,主宰於腰,形於手指”,以及順逆纏絲勁的運動規律。腳要有蹬地的確實感覺、身上要有節節貫串、螺旋走弧線的感覺、內勁催動的感覺,由下而上、由上而下傳遞,一絲一毫都不能含糊。俗話說:“腰襠膝,發動機”,你能感覺到嗎?就是採氣、站樁看似簡單,要想練好也不容易。基本功與套路的關系就好比製造一輛高級轎車,高級轎車的特點是速度快、噪音低、乘坐舒適。怎麼生產出來的呢?那就必須有精密、高檔的零件和一流的生產線。零件加工不精確、材質不高,就不可能生產出高質量的名牌轎車。當你有了基礎以後,你的功夫會一天比一天蒸蒸日上,這時再下功夫練炮捶(二路)、練器械、抖大桿、練推手,向著太極高峰攀登才對路。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要經過由簡單到復雜這個過程,練太極拳更要一步一步地走,要一層一層地練,沒有牢固基礎的奠定,沒有每天持之以恆的數量,就沒有正確質量的飛躍,這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,我們必須遵守這個規律。 萬丈高樓平地起,打好根基是前題; 要想太極練成功,纏絲一手最為靈。 練拳不練功,到老一身空; 身法要中正,站樁纏絲功; 體認仔細辯,絲毫不放鬆; 勁起始腳根,腰主節節承; 意動內至外,鬆開不丟頂; 陰陽關係清,久練才成型; 待到關係固,水到渠自成; 基本功到家,套路自然通。 增進功力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