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太極 台大教授 首度證實 「氣道」真的存在人體 中國時報 陳洛薇 2005.08.01 台大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學系主任許文翰,利用先進科學計算及顯像技術,建立氣血交換模型,首度證實氣道存在人體。穴道附近微血管密集交錯形成的氣道是人體氣血交換處,針炙穴道將使氣道的氣流動量爆增三倍,從每分鐘四.一二公分增加到十二.一八公分,使氣血循環加速。 此一科學視算成果證實血為氣之母、氣滯血淤及氣行血行等中醫生理現象確實存在,許文翰已投稿國際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Chinese Medicine(美國的中國醫學期刊),正進行審查中。 許文翰認為,穴道是人體微血管、神經、淋巴管最密集之處,一組肌細胞形成的空隙加上微血管、神經、淋巴管便組合成一個「經絡小體」;一個穴位點是由數十萬個經絡小體組成,「氣」與「血」在穴位點附近經由經絡小體產生交互作用。 氣是細胞間隙的帶電組織液 許文翰指出,中醫裡很神奇的「氣」,其實就是細胞間隙的帶電組織液,在經絡小體中,血液經由微血管動脈端送至組織間(氣的通道)以便營養細胞,一部分循著氣的通道往下一個穴道流動,一部分經由微血管靜脈端及淋巴管送回心臟。 為證實氣的流動,許文翰率領研究團隊進行先進科學視算,將人體動脈端的血壓減小,其餘的條件維持不變,以模擬「血虛」現象。結果得知組織液流動速度減慢為原先的○.六九倍,證實動脈血壓降低時,血旺氣亦旺也降低,即「血虛氣亦虛」;反之,若動脈血壓增高,組織液流動增快為原先的一.三二倍。 許文翰說明,血旺時,由微血管壁滲透至組織的血液量增大,組織液就像氣一般被加速推動;氣旺時,組織液亦可藉微血管壁補進血液系統而推動血液流動。亦即「血旺氣亦旺」,血與氣相依而行。 根據中醫理論,氣滯是指氣的運行發生停滯,以致血流動亦發生停滯。研究團隊據此增加組織液靜壓,流速果然減為原先的○.七五倍;降低組織液靜壓,組織液流速則增快為一.二五倍。研究證實,增高組織液靜壓(氣滯),會導致組織液流速減緩,微血管中血液流速也變小(血淤),這正是「氣滯血淤」的現象。 組織液有方向 血旺氣亦旺 「氣的流動有一定的方向性!」許文翰指出,大陸學者孟競壁將顯影劑注射入穴道,發現組織液(氣)會循古書所說的經絡線流動。台大研究團隊除了證實氣的方向性,更發現針灸的毫針扎進肉體肌束,將使滲透係數增加、微血管靜壓增高,組織液經過肌肉中的氣室流動而形成氣,肌束旁的幹細胞會受刺激而再生。 博士生黃金龍指出,實驗模擬針灸的生理反應,將氣血模式中的生理係數同步改變,當毫針刺進穴位點時,組織受傷引發生理反應,使微血管的靜壓升高、微血管擴張、血管滲透係數增大,血漿由血管滲透至組織間隙的量增加,將使組織液的流動速度大幅地增加三倍。 結論顯示,實驗與科學計算所求得的「氣」運行速度是相符的,當改變動脈端的血壓時,可使組織液在經絡線上的速度發生顯著的變化。許文翰說,台大研究團隊首次以科學計算及生理理論證實了中醫「氣動依血,血氣相依而行」理論,印證中國老祖先的智慧。 健康太極 |